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甚至变形等症状,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得了白内障、老花眼,直到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黄斑水肿在作妖。
然而黄斑水肿可不仅仅是“水肿”这么简单,不能通过简单的利尿消肿进行治疗,且一旦延误,很容易导致失明。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早发现呢?
黄斑水肿有3个警告
1
视力减退
如果患者出现了黄斑水肿,第一个表现就是视力减退。
患者会发现自己视力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表现为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且视力损伤会持续进展,最终出现视功能完全丧失。
另外还有的患者会出现看东西时,视野中心的物体非常模糊,看正前方的东西尤其不清楚,但周围的东西会相对清晰的情况。
2
视物变形
患者还会发现自己在看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变形,比如把方的看成圆的,把笔直看成弯弯曲曲的,这也是黄斑水肿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
3
视物变暗
部分黄斑水肿的患者看东西就像夜间在没开灯的房间看东西一样,即使是白天,都觉得很暗,需要借助照明灯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由此可以看出黄斑水肿带来的危害真的很大,会明显影响人的视力,降低生活品质。
这6类人容易遭遇黄斑水肿
黄斑水肿,顾名思义,就是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了水肿,它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一个病理过程,目前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清楚。
但如果患者患有以下疾病,出现黄斑水肿的风险就较高:
1.视网膜血管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
2.眼部炎症,比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
3.内眼手术后,比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可能会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
4.其他疾病引起,比如眼内肿瘤、高血压、结缔组织病、常染色体遗传性CME等。
5.假性黄斑囊样水肿,FFA无渗漏。如烟酸性黄斑病变(用相对高剂量的烟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时)、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前膜形成,也可能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
6.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后极部毛细血管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管壁损害渗漏,液体积聚黄斑视网膜外丛状层,该层放射状排列的Henle纤维将积液分隔成众多小液腔。
如何确诊黄斑水肿
怀疑自己患有黄斑水肿时,可进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等进行确诊。
眼底检查可发现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规则或消失,其病理特征可表现为黄斑部位的视网膜水肿,可合并蜂巢样的囊腔(黄斑囊样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黄斑水肿的程度和范围。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黄斑区多处小的渗漏点,后期表现为荧光的积存,如同花瓣样。
治疗黄斑水肿少不了这些手段
临床上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案有很多,常用手段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又分为对因治疗以及眼内注射药物治疗。
对因治疗是指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引起的,就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控制;糖尿病引起的,就服用降糖药物;眼部炎症引起的,就进行抗炎治疗。
眼内注射治疗则是针对黄斑水肿病变本身进行的治疗,常见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康柏西普以及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
但如果这些治疗没有满足你的预期呢?
别怕,中医也能治!
中医眼中的黄斑水肿
《血证论》中指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血流不畅或血液溢出血管外等病理表现可导致脉外之津液环流不利,亦致气滞,促使津停为水。
通俗来讲,就是指血管病变导致血液淤积,血管内外液体循环不畅,引起水肿,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的血管损害在黄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中医认为导致黄斑水肿“内生水湿”的产生与“血不利”“血瘀”关系密切,而“血瘀水停”是其直接病机。
另外,中医认为黄斑属脾,目为肝窍,瞳神属肾,消渴病(糖尿病)患者,阴虚为本,燥热为其标,阴虚燥热日久恐将耗气伤阴,阴亏则血行不畅,日久血瘀脉中,“血不利则为水”,故而眼底脉络瘀滞,水湿凝聚,出现黄斑水肿、渗出。
故导致黄斑水肿“血瘀水停”病机产生多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阳气化失司及气阴亏虚等气机运动障碍等病因有关。
认识到这一点后,按照分型治疗即可。
1.脾虚水停证
患者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物变形,倦怠懒言,面色萎黄,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缓或濡。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利水为主,常用方药为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肝郁水停证
患者也会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还可出现肋胀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舌苔白或腻,脉弦。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利水为主,常用方药为逍遥散加减。
3.阳虚水停证
患者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面色晃白、肢体浮肿、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以及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疗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主,常用方药为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4.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
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者视物变形,或眼前黑影飘动,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主。常用方药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应用哪种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都应该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滥用药物或盲目听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