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真的很擅长让孩子吃苦。
短视频上刷到一位妈妈,带女儿坐火车,特地给她买无座车票。
火车过道狭窄拥挤,小女孩屈着腿靠在座椅旁,吃饭时端着泡面坐在行李箱上,还要时不时避让路过的乘客,看上去有些窘迫。
这位家长的视频配文是——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无座慢车,给我好几个白眼,下次继续。”
显然,小女孩吃的苦,倒不是因为坐了一趟无座慢车有多辛苦,而是家长刻意“创造”出来的苦。
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完成的旅途,却被打造成了一次吃苦教育的实践。
在这段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一厢情愿的家长,和一个心怀不满的孩子。
而这,恰恰正是无数中式家庭吃苦教育现状的缩影。
中国家长对吃苦教育,一直有种莫名的迷恋。
似乎很多人都相信,孩子吃的苦越多,承受能力就越强;现在多吃苦,是为了以后少吃苦。
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大家都以让孩子“吃苦”为重任。
没有苦,就要千方百计创造苦。
家里条件不好的,担心孩子太脆弱,承受不了太多苦。
于是一到暑假,就催着孩子去餐厅、去工厂找一份暑假工,美其名曰“积累社会经验”。
知乎上有位爸爸提问,如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什么样的“心”呢?原来是让小升初的儿子每天做两个小时公交车上学,这是他心目中“宝贵的锻炼”。
而家里条件好的,家长也担心孩子太娇惯,吃不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