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京评论文章:几周来,中国经济的困境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来自不同角度和背景的报道和评论都佔据了重要的版面,但真正有深度的文字并不多。
为甚麽会这样呢?一方面,是大家都意识到了长达四十年的中国“经济奇迹”终结,毕竟是一个大事件,而我们正处在见证这个历史事件的重大时刻。在这个时刻,媒体不能不说点甚麽,但其实又很难说出有份量的东西,不是无关痛痒,就是大而空。
无关痛痒的代表作,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纽约时报》专栏上发表的评论,题目是“中国的经济危机有多可怕?”基本意思就是中国经济危机伤害不了美国经济。读者容易想到的是,既然如此,拜登为甚麽要说中国是“定时炸弹”呢?我相信克鲁格曼的答覆一定是经济学家常用的逻辑,那就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结论成立。问题是,在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折时刻,这种议论有多少意义呢?大而空的代表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综合报道,“中国40年的经济繁荣已经结束,接下来会发生甚麽?” 文章以权威的姿态,罗列了中国经济病入膏肓的基本症状,强化了这样一个大家都已经做出的判断,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失灵,然后,文章像读者一样,提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