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成功

“这一倡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地缘战略大项目——通过实现数千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同时扩展中国的利益和影响力,提高中国的声誉。在第一个十年中,中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刊登的评论文章这样评价“一带一路”。作者接著写道:

“至于这些投资经济上是否划算,却是值得质疑的。在中国的高铁网络建成、高速公路铺好之后,产能过剩的国有和私营企业转向了‘一带一路’ 项目。中国和国内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从中获益,并不清楚。专家估计,参与‘一带一路’的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变得更低了。”

文章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建工程被西方企业视为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因而无人问津,例如肯尼亚和老挝的铁路项目,但中国人却愿意承建,而中国企业的报价之低是西方企业无法比拟的。这让中国能够以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者自居。

“作为发展援助方,中国扩大了在有关国家的影响力,并使之服务于自己的目的。例如,‘一带一路’的借贷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经常会做出顺应中国的利益的表决,比如在讨论新疆维吾尔人境遇的时候。不过,一些国家面对过度举债和基建项目效益不足,他们在有关问题上挺中国的立场还会坚持多久,还需拭目以待。”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评论还写道:

“在吉布提,中国的成就最终体现在军事上。中国企业在该国运营港口码头,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在那里拥有一个军事基地,这是中国在境外唯一的军事基地。通过‘一带一路’与中国联系密切的巴基斯坦,已被视为中国建立海军基地的内定候选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成功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在国际上更加活跃,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比西方国家更佳的形象,其影响力得到了提高。在很多情况下,这都直接与‘一带一路’有关。尽管这一倡议一再给受援国家带来资金债务问题,但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成就,中国的地缘战略大工程奏效了。”

与“西方增长模式”唱反调

《南德意志报》也关注了中国“一带一路”十年,该倡议在国际上受到的诟病,及其发展模式上的转变。该报驻华记者写道:

“诸多迹象显示,该倡议已经显得动力不足。总体看,(中国在)倡议参与国家的建设活动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40%。这一大战略一再受到批评的方面包括透明度不高、缺乏可持续性以及腐败问题。此外在过去十年中,到底哪些投资属于该倡议项目范畴,也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

“如果说北京在2013年还在争取与欧洲的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通过新建铁路线、公路和天然气管道,那麽今天北京则著重致力于把‘一带一路’打造成‘西方增长模式’的反面。习近平在讲话中不点名地批评了美国‘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表示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由此,‘一带一路’倡议也成了中国主动把西方国家指为世界上的消极力量,并将自己展示为其对立面的又一个角力场。”

作者注意到,近几年“一带一路”开始从大工程转向所谓“小而美” 项目。“中国做出这一路线调整是迫不得已。过去十年间,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美中之间的贸易争端演变成了公开的敌对。乌克兰战争两年来让世界经济承受巨大压力,而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坚定站在俄罗斯一边。再加上新冠疫情、价格和利率的上涨。在中国国内,人们在与经济危机的威胁作斗争。”

近期文章

阅读 排行

栏目分类

更多 国际快讯 相关新闻

最新 #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