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社交平台经常提到“缺钱”,所以申请不到房贷?因为固定回诊看医生,所以新保单买不到?这些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了,因为金融机构正在用AI侦探调查你在网络上能找到的所有资料。
联邦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最近通报,各个金融机构在核实申请人信用纪录时,已经不只是单看信用纪录,而是透过人工智慧(AI)蒐集申请人的“补充资料”(alternative data),包括现金流与缴款状况,以及是否经常看病都可能成为放不放行的标准。
AI侦探透过网络调查你所有的留言、活动与到访纪录,作为正式信用评等之外的补充资料,美其名为大数据(Big Data)或周边资料(Fringe Data),其实也就是申请人的可动用资金、银行帐户的提存纪录、手机帐单缴款纪录,以及申请保险理赔的次数,藉由这些资料,金融业者的“资力评分”(credit worthiness)才是决定能不能放款、承保,调高额度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