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国庆节前,有这样一则新闻,让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尤其是帝都的家长群,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在讨论 —— 那就是北京中考改革。

关于这次改革之后如何应试,有什么新的刷分捷径,这个可以交给我的海淀同行们去跟进,并不是我今天的讨论范围。其实在节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这个事情。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想好要怎样更准确地表达自己想吐的槽点。

而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比较确切的词汇,那就是:这或许是一次精神分裂的教育改革尝试。 

所以本文谈不上是多冷静的教育行业分析,而是作为一个家长,以及多年的科普工作者,对于此次教改的个人严重不满。

之所以我给此次改革一个精神分裂的评价,原因就是,它“改革”的项目虽然不少,力度也不小,但方向却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在新华社对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的采访中,他介绍新政策的作用是“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那我们看看具体的改革措施中,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呢?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如果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会觉得还真有这么点意思,比如体育分数比例的提升,又比如道德与法治变成开卷考,还有物理实验操作加入了中考成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比起上面更引发震动的内容,则是中考成绩不计入“小四门”,也就是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门课,从中考计分科目中取消。

在现有的“看分录取”的模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这种变化的结果,其实很明显。每个了解中国教育体制的家长都明白:从这时开始,这四门课在初中家长的心目中,就等于半死不活了(剩下那口气是因为高考说不定还需要)。

对于要参加中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是会拿原本复习小四门的时间拿去培养兴趣,体验人生,出门晒太阳;还是去刷分数更集中的语数外这些需要考试的主科上,变得更卷?

这好像并不难回答。

所以前几天,北京市教委发言人在媒体直播答疑时,被问到的第一个就是“要不要把全部学习经历都放在计分科目”。这当然是在乎中考分的学校和家长,最自然和主流的考量。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对这个问题,北京市教委发言人说的是,希望取消小四门计分之后,大家就有“更多时间”,“带着兴趣学、固化素养地学”。

哦,如果不计分不考试,那的确就有时间可以更有兴趣学习。

那干嘛语数外还计分呢?都别计分了,这样孩子更可以凭兴趣学习,不是更好。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可能是发言人自己也觉得“兴趣说”有点太空,于是又给了一个需要继续在初中努力学史地生化的理由是:你看,高中阶段还要学哦,高考还要考哦,所以学生和家长还要认真对待史地生化哦。

最后,还是要用“考分”来当胡萝卜啊。

不过,北京教委发言人没提到的是:就算是首善之都,北京的初中生也只有约一半会上高中、参加高考。那不上高中的学生,是不是就没必要学史地生化了?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我们的义务教育只到初中,也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加重初中教育的全面性和平衡性,让中国的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学习那些对他们未来一生都重要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

如果真如北京教委所说,取消中考计分,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出于兴趣去学习小四门,那这么好的招数,不是应该先用在应试重灾区的语数外上么?

做了这么多年科普自媒体,看了那么多社会热点,我真的很担心未来的中国年轻人,如果对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变得更薄弱更陌生,这个社会会怎样。 

或许是…“精神分裂了”的北京中考改革

这次北京中考改革的内容,一方面他们努力加重了体育、实验的分数,好像是想做到“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取消了史地生化的分数,加大主科和副科之间的差异,似乎不想“全面发展”。所以对我来说,总觉得这可能有点“精神分裂”的了。

而我另外一个朋友,同样也是学生家长,他对这次教改时给出的评价更吓人。

他说:中考六门计分科目针对的是,能识字、会算数、看懂一些英文、有操作能力、身体素质要好,还要听话。那北京义务教育的目标,感觉是为了给富士康培养工人吧。

如果真是这个目标,那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的确好像不需要。

更多 中国 相关新闻

最新 #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