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天天泡脚 是养生还是“慢性自杀”?

  脚的健康关系到身体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中老年人养成了“热水泡脚”的习惯。

  谁承想这养生妙招,却成了某些人的催命符。

  泰州55岁的王先生泡了十来分钟脚后,整个脚肿得像个发糕,还发黑发硬,为了保命,医生不得不给他截肢。

  无独有偶,江宁49岁的陈女士在家热水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经抢救无效后离世。

  泡脚到底是“养生”还是“自杀”?

  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泡脚时身体的微妙变化

  老话说啊:“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

  脚作为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热量常常不足。

  加上脚踝皮薄、血管多,极易散热,所以脚丫子通常是全身上下最容易冰冰凉凉的地方。

  而泡脚是最直接快速的升温方法。

  随着温度的升高,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也会加快。

  这份温暖沿着血管传递给全身,加速血液循环,让核心区域更好的散热,身体也会因此进入舒适的放松状态。

  但泡脚这件好事,并不是人人都受得起。

  这4类人泡脚,是在“慢性自杀”

  1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通常有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的问题,如果水温过高或泡脚时间过长,可能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血容量,收缩血管,从而增加高血压。

  同时,高血压患者大多都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泡脚可能会导致患者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会进一步加重心、脑缺血和缺氧。

天天泡脚 是养生还是“慢性自杀”?

  2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通常伴随着血管问题。泡脚时,如果水温过热,可能会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到时血瘀更加严重。

  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低,容易造成烫伤。

  如果足部或下肢被烫伤,由于供血不足、营养不足等问题,伤口感染不易愈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皮肤溃疡,甚至可能需要截肢。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感觉传导,导致对温度的感知更为迟钝,增加烫伤的风险。

  4

  皮肤感染的患者

  如果脚上有开放性的伤口、溃疡、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肤问题,泡脚可能会引入细菌,导致感染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泡脚百害无一利。

  泡脚虽然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但是对于上述这4类人群来说,最好是不要泡脚,以免带来严重后果。

  舒服泡脚别踩4个雷区

  1

  别太烫

  泡脚不是烫脚,脆弱的皮肤耐不住高温。

  一旦超过皮肤的耐受温度,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就会受到损害,造成双脚皮肤干燥、皲裂。

  对一部分患有疾病的人来说,高温的杀伤力更是惊人!

  比如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人,高温泡脚甚至能致残!

  所以,安全起见,建议把水温控制在40℃以下。

  把脚放下去的时候,一定要用手试试温。

  2

  别加料

  中药材五花八门,效果各异。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药理知识,也没有咨询过医生,自行往泡脚水中“加料”,白泡了不说,还可能因为用药不当反而受伤。

  既然如此,何必加小料,又不是要给脚入味。

  3

  别太浅

  泡脚的时候,水不要只没过脚背。

  水深可以选择在30厘米左右,相当于没过脚踝的三阴交,如果能没过小腿的承山穴则更好。

  想要达成这一要求,选择的泡脚容器就要足够深,比起盆,桶显然更“合脚”。

  4

  别太久

  我知道泡脚的感觉很舒服,但真的不能太久了。

  每次泡脚持续20分钟即可,最长也不建议超过30分钟,只要身上微微出汗就可以停下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和上文说到的一个“知识点”有关——泡脚的热量会沿着血管传递到全身,其中自然包括大脑。

  泡的时间太长,脑部便容易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胸闷的症状。

  泡脚这件事,就是看起来简单,但操作却很讲究。

  如果你想享受泡脚的舒爽,泡脚的“姿势”可别弄错了。

更多 健康 相关新闻

最新 # 消息